【深度思考】“新基建” 科技與資本融合的新機遇!
編輯:博凹 張孝斌 王海燕 萬年青 武開通 劉玉昌 來源:甘肅建投 更新:2020-11-12 點擊:[0]
引言:新基建+科技會碰撞出哪些投資機會?帶著這個思考,我們盤點甘肅建投科技資源、科技硬核實力、“關鍵線路”布局給予梳理,以期為新基建、科技新機遇理出一些路徑,為貫徹落實2020年度科技工作會議精神,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引導。
近期,多省份陸續發布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總投資接近25萬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也近3.5萬億元。這一波“重磅”消息,在提振國內經濟信心之余,也讓建筑行業醍醐灌頂。
其中,新基建尤為亮眼,甚至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了一番風浪。
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到底“新”在哪里?與此前以“鐵公機”為主的傳統基建方案有所不同,“新基建”是指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其細分類型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隨著疫情的爆發而加大,加速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緊迫性,預計相關板塊將持續獲得政策支持。
據專家預估,未來5年,5G基礎設施投資合計2-2.5萬億;特高壓“在建”+“待核準”投資規模超2500億;高鐵、城際軌交2020年擬通車線路投資規模超6000億;充電樁新增投資規模達700-1100億;人工智能預計新增投資超2000億元;工業互聯網累計投資規模將超過6000億。
這塊“蛋糕”足夠大,甘肅建投做好“吃蛋糕”的準備了嗎?
布局科技資源 從宏觀“hold”全局
想做科技項目,先得有科技能力。
賽場對弈,重在布局。早在幾年前,甘肅建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就開始為“建筑全產業鏈”的發展方向鋪墊基礎,再到在產業經營與資本運作方向發力,逐步重構產業上下游價值鏈和供應鏈。
目前,甘肅建投擁有30個國家、省級認定平臺,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到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全國荒漠化防治(機械治沙工程)試驗示范基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認證的實驗室和檢測機構……很多人也在猜想,建筑業出身的甘肅建投能有足夠的科技人才支撐嗎?!
答案是,有人。不僅有人,還都是“重量級”。只不過頭頂的“國字帽”越多,背后付出越發艱辛。
外部,入庫國家級專家8名;甘肅省領軍人才2名;全國第十四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1人;省級入庫專家34名。
內部,評選出甘肅建投“首席專家”9名、“科技領軍人才”20名,“首席專家”及“科技領軍人才”分別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其承擔科技項目共計31項,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型人才和專業技能型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十三五”期間先后成立了“綠色建筑與施工”、“支撐體系及模板工程”、“高聳構筑物施工”、“工程質量檢測鑒定”、“承壓設備及結構焊接”等5個專業技術委員會,甘肅建投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人員總計達到218人;成立安全、質量、管理專家庫。造就了一支集團高端中青年科技骨干隊伍。正高級工程師54人。通過內培外引、智力合作等形式,重點領域運用人才引進以及專家返聘等形式,打造強有力的科技團隊。截止目前,甘肅建投擁有專業技術人才達1.2萬人,人才層次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近期又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審核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端人才正在源源不斷涌入。
目前,甘肅建投各家專業平臺和專業公司主持參與多項住建部、省科技廳、省住建廳、市科技局科技計劃項目,省委組織部人才項目,內容涉及裝配式建筑、工程抗震與減震、生態住區與節能環保、綠色建筑與室內空氣污染控制、企業知識產權建設等多個方面。
硬件技術突破 從微觀“get”市場
布局既定,如何從細節抓住“突破口”?
有了平臺、有了資源、有了人才,剩下的就是找角度、準切入的問題。
首先是制度先行,《甘肅建投技術中心管理辦法》、《甘肅建投科技項目管理辦法》、《甘肅建投科技項目經費管理辦法》、《甘肅建投“首席專家、科技領軍人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在制度層面形成有力支撐。
再從經費入手,據悉,僅2019年,甘肅建投組織開展科技項目共計198項,獲政府科研經費共計1446萬元,研發投入共計1.44億元。2020年甘肅建投下達的科技指標對研發投入進行了上調:建安類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0.3%,工業類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1%,科技類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2%。
科技興企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真正正的“真金白銀”投入。
再看自主研發能力,甘肅建投加強和發揮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平臺的作用,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建安方面,參與了住建部科技計劃項目《甘肅省裝配式鋼結構產業化應用與研究》;參與了蘭州市十大科技項目《建筑用可循環使用裝配式金屬防護網體系研究及產業化推廣應用項目》;完成了省住建廳科研項目《新型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產業一體化研究》結題驗收,完成科技攻關項目《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及其新型節能輕質墻板的研究與應用》。
還有裝備制造領域,超大型塔式起重機取得新突破;荒漠化治理方面,自主研發制造世界首臺“多功能立體固沙車”及“牽引式單項固沙機”,填補該領域“空白”,開展的《基于地表植被保護和恢復的土地荒漠化沙化治理關鍵技術集成及固沙裝備開發與應用項目》被列為省科技重大專項;《甘肅建投機械化固沙項目》被列為省級財政治沙扶持專項;專用汽車方面,《國家專用汽車及掛車智能化檢測試驗基地》被列為省工業信息化專項;新材料方面,圍繞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梗阻環節,《砂-玄武巖尾料混合硅質材料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試驗研究與應用》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技術水平。
構建系統方案激發“鏈式效應”、“四率雙優化”推動“量質同升”,需要從細節串起“隱形”線索。
甘肅建投牢牢抓住“園區效應”這一未來競爭中的“王炸”,專注打造“產業園”這個科技產品產出的重要載體。
圍繞裝配式建筑,打造三大園區:蘭州新區產業園區主要產品為鋼結構構件、保溫裝飾一體板、水泥基復合夾芯墻板等;天水園區主要以PC、PS產品生產為重點;榆中園區主要以PC構件、集成模塊化房屋、中高檔門窗、機電一體化相關產品生產為重點,三大園區產品目前來說基本滿足甘肅省發展裝配式建筑需求。在天水秦州、蘭州榆中、蘭州新區,形成了集裝配式建筑的投融資、科研設計、新型墻板研制、綠色建材生產、鋼結構加工、住宅開發、施工安裝于一體,覆蓋全省的綠色裝配式建筑新興實體經濟業態。
立足資源優勢,裝備制造領域重點打造了蘭州彭家坪裝備制造產業園、武威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加納特瑪工業產業園以及工程與生物治沙試驗基地。目前,建筑起重機械實現了批量化生產;工程機械、隧道掘進機械實行訂單化生產;現已成為集專用車輛、環衛等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和制造,全環境項目投資與運營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商;同時全面開展風電設備、治沙裝備的制造。通過自主創新、合作共贏、集群化、信息化、服務化、質量化、品牌化來充分發揮各板塊的活力、動力和核心競爭力,從產業鏈低端不斷向高端躍進。
在內部資源的擴充上,全面推廣傳統建筑機械、混凝土車等施工裝備,積極推廣一建、六建、七建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內部市場進一步擴大,施工裝備出現了短期供不應求的情況;大力推廣一建鋁模板,與遼陽忠旺鋁模板租賃有限公司簽定戰略合作協議,實現強強聯合。
在產業鏈相關產品市場開拓上,按照“核心裝備產品+行業綜合應用解決方案”雙輪驅動理念,形成“工程機械+工程建設配套服務”、“專用車制造+環保綜合服務”、“治沙設備+生態環境治理服務”等全套解決方案;在推進裝備制造向高端邁進的道路上,成功研制了超大型塔式起重機,滿足高層、超高層建筑需求。由傳統的起重機械向專用汽車轉型,并向“制造+服務”方向發展。
“建投大宗”大宗物資線上交易平臺、“上海金播”大宗機械產品交易平臺、“飛天云物流”信息平臺等現代化互聯網平臺,讓甘肅建投產品“走得更遠”。
裝配式建筑、互聯網+、新能源、綠色環保、生態節能……這一步步,證明甘肅建投已不僅是在為“新基建”做準備,甚至業務板塊很多領域已經融入其中,并正在向“第一戰隊”闊步前行。
明確“關鍵線路”搶抓“新基建” 走向“best”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商業場景。
科技引領,金融支撐。我們庖丁解構并嘗試回答:科技與資本融合的發展路徑,或將為甘肅建投搶抓機遇的“關鍵線路”。
3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強調,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多個省市相繼推出了投資計劃,“基建訂單集中釋放”成為推動建筑業發展的一場盛宴。
面對以新地區、新主體、新領域和新方式為主要特征的新基建,不少建筑業央企已經提出:“新基建訂單作為剛需任務。”
在一連串信息戰、方案關、合作經面前,圍繞“拿項目”這一核心任務,甘肅建投必須全方位提升在產業鏈、資本鏈、信息鏈、人才鏈、供應鏈、價值鏈、科技鏈的資源整合和組織引領能力,升級打造順應新基建發展潮流的產業生態系統,使“最優大腦”“最靈四肢”“最強軀體”“最佳胃口”各司其職,在戰略、產業、科技、投融資等領域充分發揮協同效應。
領跑“新基建”科技新機遇,還看如何“母線法”布局。
科研院、企業技術中心、科技研發公司等“ 智囊核心”的相繼成立,讓企業科技創新形成合力。此外,科技研發平臺也逐漸向一線城市前移,各基層也相繼建立科研中心,甘肅建投呈現梯字型科研平臺布局。
面對“短板”,甘肅建投成立設計咨詢集團,更好地面向EPC、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方向,重點打造從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等一體化服務,從源頭調配各方資源,提升設計咨詢業務對建筑產業現代化、工程總承包的支撐力度。裝配式建筑標準、圖集的出版,填補了甘肅省內在裝配式建筑設計領域的一項空白。加大BIM技術的應用力度,成立BIM技術中心,培育和提升企業的技術優勢。
為了“鍛造”投資能力,依托集團總公司的資產和資信,成立華隴國際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國有資本運營為抓手,以金融服務為重點,打造集股權投資、資本運營、資產管理為一體的投融資平臺,開展綜合性投融資、資本運營和資產管理業務。
科技與投融資,兩手都是硬核。而作為先行者,“混改”的進一步落地實施,將所有“珠子”串了起來,且環環相扣。
接下來,甘肅建投將“放大招”出“干貨”,積極跟蹤當前高新技術,致力于解決技術難點問題和影響甘肅建投走向全國的引領性技術問題。特別在重大特難技術方面,不斷深化研究,掌握深基坑可拆卸內支撐系統技術,提高深基坑施工技術能力;發展既有住區適老化、低能耗改造技術,突破性能導向的建筑監測及運營管理關鍵技術、隔震減震和建筑物壽命提升技術、停車設施升級改造技術,研究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功能提升及修繕保護技術、適宜的新型電梯設備和電梯加裝技術,全面提升既有住宅的品質、功能和宜居性;發展裝配式建筑結構、外圍護、設備與管線、內裝集成設計理論和技術方法,初步建立裝配式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建筑的工業化技術體系,形成集成開發應用模式;研究“互聯網+”環境下的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協同工作機制和標準體系,不斷普及和深化BIM應用,探索工程建造全過程的虛擬仿真和數值計算,開展建筑智能傳感及建筑結構自診斷等關鍵技術研發,建立健全建筑評估及系統性改造、工程全壽命期監測、檢測、評估與維護的技術體系。
目前,甘肅建投積極落實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精神及省政府會議要求,自建“新基建”項目3個,合作投資項目2個,總投資規模約12.5億元以上。包括:基于智慧建筑、智能機器人技術集成的勞務機器人制造基地及應用服務等方面開展甘肅建投勞務機器人制造應用項目;搭建基于大數據、物聯網的智慧物業管理應用平臺項目;裝配式建筑生產線,采用人工智能及工業互聯網技術,建筑產業技術孵化展示中心,打造甘肅建投榆中產業園新基建綜合示范區;尋求合作,積極參與西北地區范圍的5G基站建設;參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
在甘肅建投科技引領,打造的建筑業全產業鏈條下,EPC總承包模式掌控話語權、設計咨詢團隊的設計能力保證了施工按期進行、鋼結構公司加工構件供應、資源集中采購能力保證以及物流運輸能力保證材料供給。甘肅建投將續寫96天建成甘南文旅會展中心這種經典案例。
在甘肅建投2019年度科技獎勵暨2020年度科技工作大會上,甘肅建投黨委書記、董事長蘇躍華強調,科技創新工作必須立足根本,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做強科技板塊,擁有核心技術,真正成為企業在多元化發展進程中的“關鍵線路”。
思路決定出路。甘肅建投抓“新基建”機遇,強科技與資本融合路徑的這條新路你怎么看?